电子学院219305支部专题党课: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 解学辉
  • Published: 2022-01-05
  • 1214

2021年12月31日下午3点,电子学院9305党支部在学园二362教室中举行了党组织生活会,寇旭同志做了党组织生活会内容的介绍,并由高一丁同志进行了关于“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传承科学精神,追梦国家复兴”的党课汇报。

寇旭同志进行介绍

高一丁同志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钱学森的光辉事迹,大家深受触动。他在展示时说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这么一群怀揣着救国理想和治国抱负的年轻人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筚路蓝缕克服重重阻碍,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又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应忘记,我们应时时缅怀!

高一丁同志进行汇报

随后高一丁同志又对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介绍。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仅仅比共和国小一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是重视科学的,是一直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科学院自成立起一直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生于忧患,长于困顿,强于繁华,中国科学院的历史是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历史,科学院的每一位科学家无不为了共和国科技发展,未来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科学院不能没有共和国,共和国也同样不能离开科学院!

高一丁同志又对两弹一星时期的科学家们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做了重点介绍。他说到,60多年以前,有人发出破天荒的一问,要知道刚刚建国时的中国大地上,连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都没有,但是导弹作为国家力量的象征,他是国家工业化和国家科技的体现!但是谁能想到发出这样在当时看似痴人说梦的问题的人——钱学森,他竟和千千万万和他一样不屈服于帝国主义淫威满身报国热血的科研人们一起,成就了这番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无数顶尖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脚踏荒原,在青海开启了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传奇之路。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用智慧、青春和热血,创造了“两弹一星”功勋伟业。而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毅然决定回国。接受原子弹研制任务时,妻子许鹿希问他:“去哪?”“做什么?”“去多久?”因保密要求,他连续回答了三个“不能说”。此后,邓稼先隐姓埋名,在试验场度过了8年时间。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他率领研究人员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因核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临终时留下一句“死而无憾”。

这样的科学精神,这样的奉献精神,撑起来中国的脊梁,让几百年压迫中的中国人民知道“人竟然可以这样活着,人竟也可以这样死去”,来时无人知晓,死后万古流芳。当今的中国繁花似锦,但是繁华落尽,露出的必然是这一代代传承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中国独有的这种科研精神,他让人们知道怎么活是有意义的,也让人们知道有种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他从中国科学院里面诞生,随着里面的人来来走走,播撒全国,现在放眼望去无数中国科研专家,技术人员等不都是这种精神的继承者吗,不都在诠释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最后,高一丁同志热血澎湃的发表了他自己的感受,身处中国科学院的我们,身处这片中国科研精神的发源地,我们理应感到骄傲,同时我们应深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追梦家国复兴之路,乃是我辈的责任!参与会议的同志们也都备受鼓舞。虽然正值考试周,大家都很认真亢奋,纷纷表示好好努力,向优秀的科研先辈们看齐,真正做到,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

                                           文/郑 霖

                                           图/倪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