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寻找快乐,建立生活信心——电子学院系列讲座之《阳光心智模式塑造》

  • 解学辉
  • 日期:2018-10-29
  • 2879

为实现阳光学习,培养良好的心智模式, 9月20日晚18:30,闫宇星老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西区教1-101给电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阳光心智模式塑造》。

    闫宇星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积极心理学。2006年赴瑞士圣加仑大学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曾任中国青少年心理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教育理事会理事,北京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专栏撰稿人及总编室编辑,中央组织部管理培训项目认证讲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副主任。主持并参与国家及北京市重点教育科研课题11项,发表教法改革、人才培养、心理探究等相关专业论文数十篇,参与撰写《学科教学论》等多部教育类专业教材,主持多项国际培训。曾获得全国及北京市教师评优课大赛一等奖,北京市百名师德先进个人,以及胡楚楠教学成果奖等。

此次讲座在于试图通过心理学上的经典实验、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前沿理论成果,通俗化地分析心智模式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提出科学认知生活现状,理智看待挫折和艰难,积极构建阳光心智模式的建议及操作工具,带领听众学会主动地寻找快乐,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闫老师首先表达了自己是希望把这堂讲座作为一趟启迪课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所思考和启发。接着闫老师开启了本次讲座的第一部分--认识心智模式,从提出、定义、性质、功用及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10秒找出图片错误等,提醒同学们心智是可以改变的,要从认知框架、思想路线、行动导向去认识和把握,注意打破心理定势。然后,闫老师以最近才发生的浙大同学自杀事件为例,探索本次讲座的第二部分——心智模式对生活的意义。闫老师通过心理学实验中的数据调查、伤痕实验等让同学们贴切地了解到要正视生活中遇到的消极事件,改变心智模式在于要培养处理消极因素的能力。而在第三部分——塑造阳光心智模式中,闫老师重点讲解了三个工具:看向积极—设问工具模拟卓越—思维工具创设环境-行动工具,利用30秒看有几种几何图形等小游戏、自身经历、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和出色的公益广告视频等多样化方式,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在活跃的气氛里认识到科学认知自我、勇于尝试改变及相信预言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自己,从小事做起,创建美好环境。最后,闫老师在第四部分——生活方式与心智模式里向同学们传授了快乐偏方,希望同学们能发挥好运动、睡眠、静心冥想和拥抱的力量,永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心智模式。特别的是,闫教授让同学们体验了一下闭上眼感受一下,体会静心冥想的深意。

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相信通过闫老师的倾心分享,同学们能塑造阳光的心智模式,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摄影\李思颖

\曾凤娇

审核\刘筱颖、李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