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国科大》杂志:国科大有很多可挖掘的宝藏——访国科大2008级校友张霖

  • 日期:2015-05-11
  • 8499

张霖是国科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级硕士生,如今在新华社技术局工作。毕业两年的她清晰地记得毕业典礼上硕士帽拨穗时的欣喜。回忆起在国科大的研究生生活,她激动地说:“在老师和同学中,‘牛人’比比皆是,课程、讲座都非常专业、前沿,社团和协会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国科大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

研一上课,遗憾没参加社团活动

或许是因为大学里做社团、学生会活动做得过火,在国科大读研究生期间想换一种活法;或许是因为国科大浓郁的学术氛围影响了她,张霖研一入学时就暗暗跟自己说:进了国科大,就好好学习吧。

离开学校两年多了,张霖仍对很多课程和老师印象深刻。她回忆说,当时心理学课特别受学生欢迎,在S101那个大教室,每次课都座无虚席,课堂上讲了很多关于情绪调节的方法。受那门课程的影响,现在她也会有意识地去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对于保持每天快乐、轻松的精神状态很有帮助。

“还记得孙应飞老师的《随机过程》课,当时学得还是很吃力,不过考试成绩还不错。”张霖打开了记忆的木匣子,说起了很多课程和很多有趣的老师,还不时问某某老师还带不带课等。张霖对马石庄副校长印象深刻,她说:“马老师带领博士合唱团演出,还经常开办讲座,总是让人感到他身上释放的能量和激情,总是一种斗志昂扬的状态,很感染人。”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地上课写作业,张霖在安静平淡中度过了研一。

对国科大研一的回忆仅限于上课,现在的她难掩心中的遗憾:没有参加社团,没有多认识一些同学。她说:“在社团中可以遇到更多的同学,组织参加更多样的活动,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些。”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研究生阶段依自己的兴趣适度参加社团活动,劳逸结合对学习也有益处。

张霖喜欢运动,现在仍然坚持定期锻炼身体,因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她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拼精力。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关注健康都是一件不能忽视、不能间断的事情,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研二实验,老师、师兄师姐对我帮助很大

进入实验室,首要的任务是确定研究方向,和多数同学一样,张霖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做科研毕竟和上课不同,自主性很强。

她回忆说:“我非常感谢导师焦建彬老师和叶齐祥老师,还有师兄师姐们,他们都很热心地帮我,跟我交流论文、idea。从看文献、写综述开始,逐渐寻找课题的突破点,正是有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忙和把关,我的研究生课题才能顺利完成。”

研二期间,张霖午饭后常会和刘志花师姐在校园里散步,一排排松树颇具神韵,松脂油的味道很醒脑。高大的树木催人上进,碧绿的大草坪启人心智,路两边树木葱郁,周围行人稀疏,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轻松,张霖paper的灵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闪现出来。当时和刘志花师姐的聊天中,提到的关于“图像拼接匹配算法”改进思路,成了她后来EI文章的核心。

“实验室里师兄师姐不要仅当同学来处,更要当作朋友来交往。”张霖认为,在实验室里大家都是一个专业的,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毕业后也常常能成为朋友。

张霖很喜欢她所在实验室的氛围。导师焦建彬很有凝聚力,整个实验室是一个活泼有爱的集体。实验室的生活并不是死板枯燥的,经常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春游、合唱等等。张霖仍能回忆起大家一起去十渡划船、漂流、打水仗的欢乐场景。“虽然我们已经毕业了,但焦老师还会把大家叫到学校聚一聚,和实验室的人相见,感觉特别亲切。”张霖说。

研三求职,积极准备,知己知彼

研二下学期,张霖就开始在实验室工作之余着手准备应聘事宜。首先分析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目标。本科时候的张霖是学生会的活跃分子,相比本科,她在研究生期间就低调很多。毕业时张霖发觉自己还是喜欢那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她说,越早了解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越有利于确定自己的目标。经过分析和思考,张霖确定了以国企为主的求职方向,然后开始了广撒网、多捕鱼、精挑选的求职之路。

张霖参加了很多场招聘会,她考虑过进银行系统做技术,为此,她跑到中央财经大学听各大银行的宣讲会。简历投出去之后,张霖收到很多笔试通知,几乎每周都有考试,她说:“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论你准备得多充分,拿到考卷总会发现有那么几道题你复习不到。”经历了二三十场笔试后,她总结出规律,同一类型公司的笔试重点差不多,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张霖说:“在后来的笔试中,我就发现先前的笔试经验发挥了作用,为自己赢得了很多面试机会。”进入十月份后,每周都会有面试,在这样认真准备下,最终张霖拿到了几个比较满意的offer。

工作上班,在国科大培养的良好习惯对我一生有益

张霖在研究生期间养成了做事认真、与前辈交流、合理安排时间等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使得她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向职场的转换。

入职前半年,张霖一直在做一些琐碎的工作,为此,她也惶恐过,找前辈同事们聊天、听取过来人的开导。慢慢地,张霖调整了状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哪怕只是整理报表、文档这样的小事。她说:“把该做的事都做好,适应工作节奏,心里就踏实很多。”

半年后,张霖开始参与实质性的项目,还连续两年参加了两会报道。但她并不满足于日常的技术工作,还想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后来,由于一次调研的认真表现被局里领导看重,她开始兼任局内杂志《每周技术动态》的执行主编,从更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局内工作,得到了很好锻炼。张霖说:“有的时候,很多事情真是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在于你有多认真。认真能给你开拓很多意想不到的路。”

记者在张霖办公桌的左手侧看到:贴满了各种便签条,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及最后期限。她说:“只要自己把任务合理安排,加班就比较少。”现在的张霖合理安排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里集中精力做事情。在研究生实验室生活中,张霖培养了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如什么时间读完多少文献,什么时间做好这一部分实验,什么时间发表文章等。相比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在工作岗位上要为所在单位创造价值,张霖明显感觉到工作中需要自己考虑事情,需要更强的自主性。

每天一到单位,张霖会罗列今日工作列表,分轻重缓急安排日程,下班前,她也会将明天要做的工作列出,供第二天参考。

张霖的人生格言是“No fear”,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她深知,很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很难,但只要积极准备、认真对待,真正投入做起来,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中国科学院大学给了我一个发光的背景,一个广阔的空间。在那里我接触到很多‘牛人’、很多项目,开拓了眼界。这些经历也让我懂得敢于去想、去实践!”张霖这样总结她在国科大的收获。

本条新闻来自《国科大》杂志